深圳前两月经济数据出炉,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及市场销售等实现一定增长,但外贸进出口总额仍有所下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月30日,深圳市统计局发布最新统计数据,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8%;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8%;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9.42亿元,同比增长6.7%;全市进出口总额4661.7亿元,同比下降8.1%。
工业投资增势强劲
2022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全口径工业增加值首次居全国城市“双第一”,成为全国“第一工业大市”。
在今年前两月,深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也实现了小幅增长,同比增长0.8%。主要行业大类中,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2.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6.0%,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6.1%。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98.0%、102.8%、38.2%。
值得注意的是,前两月深圳工业投资增势尤为强劲,同比增长39.9%,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48.6%。
对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平缓增长,深圳大学经济学教授钟坚认为原因有二,一是1-2月经历了农历春节,许多工厂提前放假,增长不快属于正常;二是欧美订单大幅减少,也影响了工业增长。
“深圳工业投资增长强劲,特别是制造业投资增长48.6%,这种情况是极为罕见的。”钟坚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深圳坚持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方向没有变,投资效益具有滞后性,相信今年三季度以后深圳的制造业及出口会有一个较快增长。”
同时,深圳工业高质量发展特征明显。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副所长王振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产业结构来看,深圳工业聚焦前沿、面向未来,加快推动“20+8”产业集群发展;从产业质量来看,深圳工业呈现典型的高附加值、低碳环保、土地集约利用的特点,且数字化、智能化特征明显;从企业主体来看,深圳工业企业成长型特征明显,集聚了一批深耕专业领域、聚焦关键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022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4.5万亿元,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全部工业增加值超过1.1万亿元,首次位居全国城市首位,工业第一大市地位更加稳固。
深圳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哪些优势?王振认为,一是科技创新优势。深圳市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资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创新驱动发展为深圳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二是人力资本优势。深圳人才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为“深圳智造”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本优势。数据显示,深圳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超400万人,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达到143.84万人,新引进人才比重占新增常住人口比重近年来也在不断提升。三是营商环境优势。深圳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持续打造更高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成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优良土壤。
外贸仍然承压
不仅是万亿级工业大市,深圳也是全国外贸强市。2022年,深圳外贸进出口3.67万亿元人民币,规模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7%。其中,出口2.19万亿元,规模连续第30年居内地外贸城市首位,增长13.9%;进口1.48万亿元,排名全国第三。
但受多方因素影响,深圳今年外贸形势并不乐观。最新数据显示,1-2月全市进出口总额4661.7亿元,同比下降8.1%。其中,出口2891.0亿元,增长0.4%;进口1770.7亿元,下降19.2%。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下降13.8%,占进出口总额的49.3%,比重较上年同期减少3.3个百分点。
对于外贸承压的原因,王振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主要是受外部需求减弱的影响。随着欧美央行持续加息以对抗数十年来最严重的的通货膨胀,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显著提高,需求疲软导致外贸压力明显增大。
王振建议,当前深圳要积极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一是稳规模,在稳住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基础上,要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积极鼓励企业通过境外参展等方式拓展市场的宽度和广度,同时也要鼓励贸促机构、商协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贸促活动;二是优结构,在做强一般贸易的同时,积极培育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三是抓住国际市场需求结构转换的契机,积极优化产品结构,例如扩大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及光伏产品等的出口规模,培育贸易增长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