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杰“失手”场地赛的原因分析

98跑   2023-05-10 08:51:15

对于中长跑项目,所谓的“场地赛”指的是在400米标准田径场进行的800米、1500米、3000米障碍、5000米、10000米等中长跑比赛项目。


(相关资料图)

14分24秒34,29分45秒50!这是中国男子马拉松国家纪录保持者,马拉松国际级运动健将,宁夏名将何杰在2023全国田径大奖赛(日照站)男子5000米、10000米决赛中跑出的成绩。

两个项目均创造PB,却没有达到男子5000米(14分10秒00),10000米(29分45秒00)的国家运动健将标准。

如果将何杰的5000米、10000米PB成绩与2小时07分30秒的马拉松国家纪录相比,何杰在场地赛的表现只能说一般。甚至10000米成绩还没有无锡马拉松创造国家纪录时前10公里(29分23秒)快。

那么,何杰为何会出现这么大的成绩波动?何杰没有尽力跑?从何杰的比赛过程,赛后总结,以及恩师肖丽指导的赛后点评都能看出,两场比赛何杰都已竭尽全力。那么,为何马拉松运动员单跑一个10000米的成绩,还不如全程马拉松前10公里快?

众所周知,场地赛运动能力对提升马拉松专项成绩非常重要。基普乔格、贝克勒、大迫杰以及中国马拉松传奇人物董国建,现役中国马拉松中坚力量张德顺、杨绍辉、李芷萱等人都是成名于场地赛项目。

马拉松运动员重视场地赛项目是因为5000米、10000米“距离短、强度大”的训练特点能够提升马拉松运动员最大心率、最大摄氧量、最大耐酸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促进马拉松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全面提升。

那么,如果马拉松运动员长期专注于马拉松专项训练,5000米、10000米运动能力是否会受到制约?答案:是有可能的。

而且,这种可能往往会体现在年龄偏大的运动员身上。例如:基普乔格、贝克勒、董国建、杨绍辉等人。对于年轻运动员,具有速度和核心力量上的优势,经过一段时间的场地赛专项训练,依然可以在5000米、10000米项目上有所建树。

今天和大家一起分析何杰在2023全国田径大奖赛(日照站)5000米、10000米比赛中没有跑出更快成绩的三个原因。

专业运动员的训练是按照周期来进行的。大致的训练周期分:多年周期,全年周期,季度周期和赛前周期,它包含了周期目标、周期负荷、周期计划等。

对于师从肖丽指导的何杰而言,肖指导已经带出了彭建华奥运选手,周期目标必然会围绕着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等大赛展开。

从杭州亚运会选拔赛崭露头角开始,何杰的目标同样是紧盯世界三大赛马拉松参赛资格。

无锡马拉松暨布达佩斯田径世锦赛/杭州亚运会选拔赛,何杰如愿打破国家纪录。赛后,何杰谈到去年冬训的运动负荷很大,周期训练目标就是为了冲击巴黎奥运会达标资格。

在专业队,教练员和运动员都非常重视周期训练,没有周期系统训练,就很难有好的比赛成绩。

相比于无锡马拉松的全力备战,再到武汉马拉松夺冠,这次全国田径大奖赛,何杰显然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做场地赛周期训练储备。

而且,在连续高强度夺得无锡马拉松、武汉马拉松冠军后,何杰的专注力、竞技状态难免也会有所下滑,加上体能上的持续消耗,运动员短期内都很难再有竞技状态“高点”表现。

中长跑分为:中跑(800米、1500米),中长跑(3000米障碍、5000米),长跑(10000米)和马拉松。

耐力水平是衡量中长跑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因素之一,也是中长跑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但由于不同运动项目的比赛距离和比赛特点不同,训练中也不能忽视速度、速度耐力以及核心力量在训练中的作用。

比如:在场地赛项目的周期训练中,教练员会将绝对速度训练、核心力量训练与耐力训练、耐乳酸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全年训练内容安排上占的比重甚至超过20%,专业队中跑运动员几乎每周都会安排穿钉鞋的专项速度课。

相反,超长距离的马拉松项目,教练员会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升运动员有氧耐力、混氧耐力基础上,注重运动员速度耐力(决定马拉松成绩的关键)的培养,场地赛项目更看重的绝对速度训练、高强度耐乳酸训练以及短距离变速跑训练内容,马拉松教练员安排的相对较少。

何杰和恩师肖指导在赛后总结时都谈到场地赛和马拉松比赛特点的区别。何杰说:“场地赛,真的太顶了,一圈65秒变速跑,瞬间就顶到位了”。

肖指导则谈到:“这次比赛有点疏忽大意,何杰和彭建华近三年没穿过钉鞋比场地赛了,赛前适应性训练也没安排穿钉鞋,队员比赛后小腿痛,这些经历都是很好的经验积累”,运动训练就是如此,无论是生理适应,还是环境适应,都是赢得比赛的关键。

场地赛之所以观赏性高,不仅仅是因为比赛距离短,速度快,还有一个更好的看点,就是冠军之争往往在百分之一秒,甚至千分之一秒之间产生,或者说不到最后时刻,永远不知道冠军归属。

场地赛比赛竞争激烈,不仅对运动员个人技战术能力以及团队配合提出更高的要求,运动员承受的比赛压力也要大于马拉松比赛。

相对而言,马拉松比的还是运动员的硬实力,场地赛运动员则会把更多的精力消耗在比赛“卡位”不顺利怎么办?没人领跑怎么办?有人领跑怎么办?第一组跑快了怎么办?运动员当然明白这种消耗毫无意义,但却很难摆脱掉这种紧张情绪。

比如:本次全国田径大奖赛(日照站)男子5000米决赛3组,男子10000米决赛2组。最终,按照运动员完赛成绩高低决出最终名次排位。

那么,同小组选手的整体水平直接影响着本组的技战术打法和成绩高低,而分在后面出发的小组会占据心理上的优势,技战术打法也会更加清晰、明朗、主动。

另外,运动员处在的小组,是否有自己的同省队友(相互领跑或技战术配合)以及与自己比赛特点相似的对手是否愿意相互领跑,也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以男子10000米决赛为例,何杰处在第一小组,当比赛配速跌到3分/公里时,虽然不在最佳竞技状态,何杰也不得不主动领跑,无形中消耗了大量的体力。

如果能与第二组实力更强的扎西次仁、宗庆华分在同一组(前程就把速度带起来了),采取跟随跑战术,成绩会提升一些。

所谓国家纪录,即代表中国运动员在该运动项目取得的最佳成绩。每一次国家纪录的诞生,不仅需要运动员过硬的综合运动能力,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赛环境。任龙云的2小时08分15秒男子马拉松国家纪录整整保持了十六年。

何杰的2小时07分30秒国家纪录所包含的各种数据,无疑也都接近于极限,无论是成绩高度,还是再次突破的难度,都比任龙云保持的前国家纪录更大了,这让我们在做各种数据对比和分析时,短期内不敢有更高的奢望。

总之,何杰在全国田径大奖赛跑出的5000米(14分24秒34)、10000米(29分45秒50)成绩,只能代表何杰当时能够展示出的最佳竞技状态,并不能说明是何杰5000米、10000米具备的真实水平。

换个视角,如果肖指导接下来将何杰全年周期训练目标和重心转换到场地赛项目,按照何杰在马拉松项目上的表现,10000米依然具备冲击28分30秒左右的水平。

当然,对于何杰和肖指导而言,显然没有必要,也不会去改变周期训练安排。在运动员赛季调整期,通过场地赛达到提升训练强度的目的即可。

毕竟,虽然何杰2小时07分30秒的成绩谈不上世界顶级水平,但也是具备夺取世界大赛前八名的实力,更最重要的是何杰、杨绍辉的优异表现已经让中国男子中长跑有了继续站在奥运会舞台和世界顶级高手比拼的机会,这是促进和带动中国中长跑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热文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