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发力为黑土地疗伤_环球头条

经济日报   2023-05-14 10:13:51


(资料图)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黑土地保护和坡耕地综合治理”。侵蚀沟治理是完成这项任务的重要举措。侵蚀沟被形象地称为东北黑土地的“伤疤”,我国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黑土地保护,但总体而言,东北黑土区侵蚀沟仍呈加剧发展趋势,毁损耕地面积仍在扩大,威胁粮食安全。持续发力为黑土地“疗伤”,不仅能让黑土地“美颜”,更能让黑土地“健康”,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据中国水土保持公报2021年的数据,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21.41万平方公里,占其土地总面积108.75万平方公里的19.68%。

侵蚀沟治理并非易事,仍面临侵蚀沟数量多、治理任务重、投资需求大的难题。如果侵蚀沟治理不跟进,侵蚀沟就会进一步发展,最终导致小沟变大沟、大田变小田、良田变薄田。如果侵蚀沟能够得到有效治理,其中的一部分侵蚀沟复垦为耕地,不仅能增加耕地面积,提升粮食产能,还能实现土地连片经营,方便大型农机具作业,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一增一减中,农民得了实惠,黑土地得到保护,国家粮食安全更有保障。

面对黑土地侵蚀沟不断蔓延的严峻形势,治好黑土地“伤疤”,贵在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要增强治理紧迫感。部分地区尚未认识到侵蚀沟的严重危害性,认为大型侵蚀沟治理投入高,缺乏相应项目、经费支持,又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索性不去治理;对于中小型侵蚀沟,认为尚未对耕地、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缓一缓、等一等,任由其发展。甚至有些地区,上级的专项经费下拨了,却没有用在治理上。侵蚀沟治理关系国家粮食安全,不能让错误观念影响大局,必须进一步夯实主体责任,分好“责任田”、织牢“治理网”,并强化日常监督。

要坚持可持续原则。侵蚀沟点多面广,且侵蚀沟会有新发展,需要持续不断进行治理投入,要讲究因地制宜、经济适用,既要避免过度治理,也要避免低效治理,让钱花在刀刃上,减少浪费。比如,就地取材推行秸秆打捆填埋并铺设暗管、柳桩栽入侵蚀沟、沟岸种植灌木等,都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应该加以推广。同时,也要调动广大农民参与侵蚀沟治理,改变顺坡种植习惯,推行等高种植、秸秆覆盖免耕种植技术等,减少水土流失。

要秉持生态系统理念。侵蚀沟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只是紧盯侵蚀沟,而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思想,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比如,黑龙江省拜泉县在治理侵蚀沟过程中,提出运用“山顶栽松戴帽子、梯田埂种苕条扎带子、退耕种草铺毯子、沟里养鱼修池子、坝内蓄水养鸭子、坝外开发种稻子、瓮地栽树结果子、平原林网织格子、主体开发办场子、综合经营抓票子”的“十子登科法”,就是系统治理的体现,从而实现综合效益。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吴 浩)

热文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