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网上突然出现了一个“董倩滚出主持界”的话题。
央视有很多受欢迎的主持人,但也有一些不那么受人喜欢的,新闻节目主持人董倩就曾有过一段被观众质疑的尴尬经历。
要知道,董倩从1995年走进央视,主持过《焦点访谈》《东方之子》《新闻调查》《董倩面对面》等一系列王牌节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她的知名度虽然不及董卿、白岩松,但也绝对算是一位央视名嘴。
那么有着20几年工作经验的她,到底为什么触怒了观众?被网友大骂滚出主持界的她,当初又是怎么走进央视的呢?
01
董倩出生于1971年,祖籍是山东青岛。但因为她出生成长都在北京,所以可以说董倩是地道的北京人。
董倩是家里的独生女。
父母把所有的关爱和期待,都倾注在女儿董倩身上。可过多的关注和要求,让她渐渐产生了逆反心理。
她明明是个聪明的孩子,却总是与父母斗智斗勇、逃避学习。
幸运的是,董倩后来在学校遇到一位,能敲开了她心门的老师,在这位老师的引导下,董倩才渐渐收敛了心性。
1989年,董倩走出了北京八中的校门,满怀憧憬地走进了北大的校门。但让她没想到的是,此后一年的大学生活,她都是在失望和纠结中度过的。
这是因为董倩当年报的其实是北大英语系,但她那次英语成绩很一般,摆在她面前的路有两条。
要么去一个二类院校上英语系,要么留在北大选一个其他专业。
而就在面临选择的时候,董倩想起了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小说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北大校园里的爱情故事。
这让处于少女时期的董倩很是羡慕,为了体验一下小说般唯美的北大生活,她最终留在了北大历史系。
不得不承认,历史系的课程比董倩想象中要枯燥得多,她每天看着隔壁英语系的同学,心里既有羡慕也有失落。
后来她学会了在图书馆里寻找快乐,才渐渐从失落的情绪中走出来。
大学四年董倩没谈过恋爱,每天都沉迷于图书馆和各种校园活动。在毕业季来临的时候,她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走进了央视。
02
1995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场招聘会,董倩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参加了考试。
没想到如一张白纸般的董倩,竟然成了被选中的幸运儿。
虽然董倩在此之前从未想过从事电视传媒工作,但当机会落到她头上时,她还是决定要去试一试。
董倩第一次去央视大楼工作是在一个雪天,那天她早早候在传达室,是制片人李小萍把她带到了办公室。
学历史的董倩对电视台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在最初几天里她每天看着前辈们忙忙碌碌,而自己却像个木头一样不知所措。
其实董倩是在等任务,但后来她才反应过来,在这里没有人会主动辅导一个新人,一切都要靠自己主动去问去学。
从校园里的天之骄子,到职场上的新手小白,这样的心理落差一度让董倩很自卑。
但为了尽快适应工作,她还是压下心中的自卑感,拿出认真的态度去学习。
可不知为什么,董倩常常会觉得自己陷入了事倍功半的怪圈。
那几年她不论怎么努力,也得不到观众和同事的认可,很多人甚至开始不愿意与董倩合作。
就连当初把她选进来的前辈都说,我挑主持人向来一挑一个准儿,可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反应你不行呢,你不会成为我的第一个败笔吧!
任谁听到这番话,大概都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可以想象得到,骨子里带有几分清高的董倩听到这话,心中会是什么滋味。
幸好她也不是个会轻易被困难打倒的人,或者可以说,董倩有着越挫越勇的性格。
那段时间,她从领导手里拿到了一封厚厚的信件,打开一看原来是北京广播学院张颂老师,针对自己的节目给出的意见。
看着信纸上那些一针见血的评价,董倩心中像是压了块大石头,但同时也看到了一丝光明。
03
其实,这位张颂老师是行业内非常有分量的人物,他是中国第一位播音专业的博士生导师,罗京、王雪纯、周涛等许多主持人都是他的学生。
在董倩看来,自己在节目中的表现,能引起这样一位行业大咖的注意,并且还特意写信来指导,这说明她还是有进步希望的。
于是董倩把这封信,粘贴在自己目之所及的地方,把它当成了一种鞭策。
那段时间,董倩放下了一切的杂念,拿出所有的精力研究自己在节目中的表现,然后一点点做着相应的改变。
就这样调整了一段时间,董倩主持的节目收视率开始回升,同事们也开始对她投来赞许的目光,董倩的身影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大重要场合。
1999年,她开始参加大型直播节目。
2001年,她获得了对于主持人来说极具分量的金话筒奖。
2003年,领导看中了董倩身上专业理性的一面,委任她挑起新节目《央视论坛》的重担,由她来与各个领域的专家对话。
此外,在两会报道、神五神六发射,和各种突发重大情况的现场,都能看到董倩投入工作的身影。
可以说,董倩在主持事业上虽然开局不顺,但也算得上是渐入佳境。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的主持风格又引发了新的争议。随着被吐槽的采访片段越来越多,大众对董倩的好感度也在一点点降低。
2019年,一段采访成了令董倩路人缘尽失的最后一根稻草,大众甚至在网上创建了“董倩滚出主持界”的话题。
那么这位在主持界打拼了24年的董倩,到底都在采访时说了些什么呢?
04
2019年,在四川凉山森林火灾发生之后,董倩采访了曾奋斗在一线的消防员。
那场大火夺去了27位消防员的生命。
董倩当天面对的是幸存下来的消防员,在两人的对话过程中她向对方发问,你跟牺牲的战友关系好吗?你想救他吗?你会自责吗?
消防员回答说,我每天做梦都会梦到牺牲的战友让我拉他一把。
然后他深深叹了一口气,陷入了痛苦的回忆中。
这期节目播出之后,看过节目的很多观众都表示,董倩这种撒盐诛心式的采访太让人不舒服了。
有网友甚至十分气愤地表示,董倩不只是在死里逃生的英雄伤口上撒盐,她简直在所有关心幸存者,缅怀逝去者的人身上都捅了一刀。
而在董倩的节目中,像这种让人不舒服的采访还有很多。
几年前,还是在采访一位消防员的时候,董倩问了受访者这样一个问题。
“你是家里唯一的儿子,假如你要是出点事儿,你父母怎么办?你想过这些问题吗?”
消防员被她问得愣怔了几秒钟,才十分艰难地回答说,我无法给你一个答案。
看了这期节目,有网友在网上吐槽称,她是带着匕首去采访的。
有网友留言调侃说,她是刀子嘴、刀子心。
还有网友犀利评论称,董倩话不多,但句句砸锅。
或许在大众看来,董倩在工作中表现得太过理性了一些,却没有一点温度。在节目中她就像是一台没有感情地采访机器。
然而董倩自己却不这样想,在她的书《懂·得》的封面上,有这样一行小字。
我步步紧逼,其实于心不忍。
或许董倩也知道大众对她的看法,所以选择用这行小字,来为自己申辩吧!
05
其实董倩虽然是偶然进入了主持人、记者这个行业,但在多年的工作中,她早已经喜欢上了这份事业,对此她也有着自己的理解。
在董倩看来,好的主持人就应该像珠宝店里的黑丝绒一样,黑丝绒的存在就是为了衬托出宝石的夺目,而做记者也是这样。
董倩说,我们的工作就是把人们,在经受突发事件时的本能反应和心理,最真实地记录和保存下来。
而要得到最真实的记录,就要把采访对象带回到事发的心境当中去,这样才有可能看到人性中最闪亮的一面。
我步步紧逼,其实于心不忍。这并不仅仅是董倩的申辩,也是她每次采访时的心理状态。
她在采访的时候也会不停问自己,这是不是在人家的伤口上撒盐?这会不会给受访者带来新的伤害?
事实上,很多次的采访对董倩来说,也如同蜕了一层皮那般艰难。
而让董倩坚持继续这样去做的,除了她身为记者的那份专业,还有受访者在采访结束时,轻轻对她说出的那句谢谢。
那些受访者说,有些事自己是不敢去深想的,可是你逼着我去想、去说、去面对,在倾诉出来之后倒是能喘口气了。
所以不论观众怎样去看董倩,她始终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事。
2020年大年初一,年近50的她不顾形势的危险,主动要求前往武汉去做一线采访。
她在武汉驻守了95天,把自己看到、感受到的一切,完完全全报道给观众,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很多网友忽然发现,原来太过理性是董倩的槽点,但也是她的闪光点。
06
在网上流传着一段,董倩采访张伯礼院士的视频,在面对临危受命的张伯礼院士时,她用一贯冷静理性的态度发问,您来的时候接到的是什么任务。
张伯礼院士一边回忆一边讲述,可仅仅说了几句话,这位老人就流下了眼泪。
他对董倩说,您太厉害了,怎么一下戳到泪点上了。
其实董倩做了20多年的记者,采访技巧自然很专业,不管是戳中了泪点还是痛点,说到底都是直击到受访者的内心。
而这正是董倩之前被大众吐槽的原因。毕竟有句话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当董倩执着于把人心掰开揉碎去分析,在一些内心柔软的人来看,她与杀人诛心的刽子手便没什么两样了。
但也有一些观众喜欢董倩的风格。他们力挺董倩说,记者就是要敢讲话、讲实话,能够触及灵魂、展现人性的记者,才是真正的好记者。
看来虽然有人觉得董倩该滚出主持界,可也有人会把她当成业界的良心。
或许正是这些观众,给了董倩坚持的力量。
如今她依然坚守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相信未来她还将按照自己的风格继续走下去。